你好!我是 DVMSP 的創辦人 Lawrence Cheung,同時也是「紙言——全香港最受歡迎的小說平台」和「HKSlash——每月超過二十萬求職者瀏覽的求職平台」的創辦人,擁有多年創業和網路行銷經驗,擅長使用 Inbound Marketing(集客式行銷)來吸引潛在顧客主動上門,節省大量資金在廣告費用上,令紙言和 HKSlash 的每月瀏覽量超過 500 萬,如果將瀏覽量換算成廣告費用,這是極高昂的費用,你想學會這些自動吸引客戶的方法嗎?
雖然廣告也是很有用的行銷方法,但你有沒有想過,現在競爭愈來愈激烈,導致 Google 和 Facebook 上的廣告成本愈來愈高,例如今年平均以 $100 元廣告費用找到一個客戶,下年可能需要 $200 才找到一個客戶,廣告的投資成本只會一直增加,而且有很多網路使用者已經對廣告免疫,也不相信廣告內容。所以不要再依靠單一模式找客戶了,Inbound Marketing(集客式行銷)則是一個很廣泛的行銷策略,令企業不需要主動找客戶,而是客戶會主動找你,雙方的角式互換,不是你求客戶下單,而是客戶求你幫助他們解決問題。
人生經歷
在達到這些目標前,我的人生也經歷過高高低低,不斷失敗又再站起來。自小父母離異,因為受到環境和朋友影響,不知道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所以也提不起勁去學習,每天只顧和朋友玩樂,在以前是沒有所謂人生目標的,每天都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。
因為想拖延進入社會工作的時間,在中學畢業後就報讀了專上學院的課程,在偶然的機會下入讀了電腦課程(其實是熱門科目不取錄我),自從在課程上接觸了程式設計後,發現程式設計真的很有趣,不但可以令電腦依照我的想法運行,更可以創造世上獨一無二的產品,整個人沉迷在程式設計的世界裡,程式設計的科目更獲得很好的成績,但只是學習程式語言是不夠的,我不斷努力學習,令其他科目的成積也愈來愈好,更曾獲得獎學金,最後也成功獲得了學士畢業。
進入社會工作後,也經常利用工餘時間,不斷嘗試創造心目中完美的產品出來。以下都是我嘗試創造產品或品牌的經歷,當中大部份以失敗居多,但從來沒有想過放棄,希望可以通過檢討過往經歷,令自己變得更強大。
第一個產品
第一個產品是討論區代理網站,我發現在外國使用某個討論區時,用戶載入討論區的速度異常地慢,所以就利用 Google App Engine 建立了一個代理網站,這個代理網站實現了討論區大部份功能,更建立了為電腦和手機而設的 2 套介面(當時 Responsive Design 還未普及),利用 Google 的快速網絡解決外國用戶的網速問題,但後來可能是討論區注意到這個產品,大約在數個月後使用不同方法禁止了代理網站,就結束了這個代理網站了。
這次學到的最大教訓是 —— 不要將產品太過依賴於其他平台。
第二個產品
第二個產品是一個使用網路來分享檔案的網站,在開始建立產品前沒有做過任何調查,根本不知道有沒有其他人需要這樣的產品,在行銷方面,也很天真地以為有好的產品後,產品就會自自然然地吸引使用者,所以沒有做什麼宣傳,網站的設計也沒有 SEO 的概念,只有一頁公開頁面,在網站上也沒有任何文章,沒有提供更多內容令搜尋引擎了解網站性質,但卻希望搜尋引擎能夠為我帶來使用者,一年後結束了該產品。
這次學到的最大教訓是 —— 守株待兔的想法是大錯特錯,好的產品也要配合好的行銷策略來吸引使用者。
第三個產品
第三個產品是和網上認識的朋友一起建立的商店優惠平台,不同商店可以通過平台去加入優惠卷,用戶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優惠卷去消費,以達致宣傳商店的效果,後來平台做好了,但根本沒有商店有興趣使用,就算免費也吸引不到他們,產品只存活了數個月就結束了。
這次學到的最大教訓是 —— 先做好市場調查,不要閉門造車,創造了沒有需求的產品,除非是很有信心會成為革命性產品,例如汽車取代馬車這樣的革命性產品。
第四個產品
第四個產品是小說平台,這次不是閉門造車,而是發現有很多人也喜歡在討論區上看網路小說,但討論區的頁面佈局不適合閱讀小說,所以創造了 —— 紙言小說平台,一開始在產品完成後的 2 星期內,也是維持沒有任何宣傳的狀態,不知為什麼就是不想讓人知道我就是創辦人,但想起第二個產品的慘況,就大膽地在討論區宣傳了,再配合良好的 SEO,後來不但很多讀者認為很方便,更得到很多小說作者的幫忙,小說作者不但主動將文章上載到平台,更主動幫忙去宣傳,也因為有很多用戶上載了大量優質內容,平台日漸多人起來,多得各位作者與讀者,所以平台至今仍在運作。
在這裡真心多謝各位曾經幫過紙言的作者或讀者,當時我不太懂得人情世故,沒有去表達我對各位的謝意,但當時我的內心是很感激各位的。
雖然平台仍然運作,但回想起仍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好,這次學到的最大教訓是 —— 要善待每一位幫過你的人,當他們需要幫忙時,盡全力幫助他們。
第五個品牌
這次是和朋友一起經營網上商店,網上商店賣的是高級食品,今次,不單單是產品,還有顧客服務、運送流程、行銷、銷售也要整合一起的品牌,起初通過 Facebook 上的廣告來找客戶,開始時是滿不錯的,經營數個月後認為有發展潛力,便設立了一間實體店舖,設立了實體店舖後不久發現了一些問題,就是發現市場上突然出現了很多競爭對手,另外,也發現現有顧客們開始不回來購買貨品,導致要不斷依靠廣告來爭取新客戶,也因為舊顧客不斷流失,獲利愈來愈難,加上實體店舖的租金壓力,大約在一年多的時間便結束了該品牌。
這次學到的最大教訓是 —— 我們賣的高級食品不是市場上獨有的產品,但我們沒有在早期創造出品牌差異化,顧客根本看不出各商店的差別,加上有新的競爭對手進場,所以顧客最終選擇依價錢高低來決定購買貨品,後來也發現這些競爭對手也一一退場了,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不應只使用產品價格和品質來和對手比拼,要努力創造出品牌差異化並令顧客喜歡上品牌。
第六個品牌
這次是受邀請成為公司的聯合創辦人,這個品牌主要是為客戶提供 A.I. Chatbot 的解決方案,目的是用來解決客戶服務的人手問題,透過 A.I. Chatbot 來減低客戶服務的工作量,一開始己經有 3 家大學對這個項目有興趣,願意試用和給予意見改善產品,但大學反應援慢,項目拖了一段長時間也未能上市,投資人也開始不耐煩,交不出成績便暫停提供資金,後來另一位聯合創辦人找到了另一位位於北京的投資人,希望將 A.I. Chatbot 應用到藥品相關項目上,但條件是要全部聯合創辦人搬上北京,因為我在香港有家庭和小孩,選擇了退出。
這次學到的最大教訓是 —— 投資人會給出很多意見,但跟著這些意見走未必對公司有好處,在新創公司是以今天不知明天事的心情在工作,所有事情都變得非常快。
第七個品牌
這次選擇了進入一個紅海市場 —— 網上工作配對平台,為什麼當初要選擇進入這個市場?因為我在網上偶然看到了 Slash — 斜槓青年的報導,發現自己根本就是斜槓青年,所以希望利用科技的力量幫助其他斜槓青年。雖然坊間已經有非常多同類型的平台,但發現大部份這些平台也不是做得非常好,包括內容、網站設計、SEO 等等,所以嘗試以更好的產品取代它們。其實我最想幫助斜槓青年和自由工作者這一個領域,可能因為行銷策略不正確,很難吸引這一類型的用戶註冊使用,也因為不得不顧及利潤,令現在的方向偏向了傳統的工作。
這次學到的最大教訓是 —— 開始時投入了很多資金在 Google Ads 和 Facebook Ads 上,但效果強差人意(因為太多同類型廣告?也因為 Facebook 的廣告政策不允許刊登扣聘廣告),加上平台不是銷售產品,一開始只是單純將人流轉換成註冊使用者,而註冊使用者並不能即時為平台帶來利潤,而且廣告費用一點也不便宜,後來主力使用 Inbound Marketing(集客式行銷)配合 SEO,免費為平台帶來大量公司客戶和求職者,雖然建立優質內容很費時也很累人,但長期累積下來的效果比起花錢的廣告好得多,後來更發現經搜尋引擎進來的流量轉換率比起廣告高得多。
人生目標
夢想是做出世界第一多人使用的網站。
長期目標是令小孩愉快成長,不會因為各種社會問題而煩惱,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業來發展。
短期目標是尋找有發展空間的商業模式,偏向可以與人接觸的模式。
失敗與嘗試
我最討厭就是坐著「等運到」,我喜歡「蝴蝶效應」所描述的「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,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。」。
我相信成功也是一樣,成功由一連串的小事件交織而成,今天小小的成就,成就他日的成功。
不要執著於少少的失敗,只要堅持下去,最後獲得一次成功,還有人敢取笑你以前的失敗嗎?
知識學習
我發現圖書館根本是一個寶庫,以前因為在學校提不起勁去學習的關係,很少有機會到圖書館看書,誤以為圖書館的書全都是過時的舊書,但現在發現我錯了,圖書館中的書雖然不是最新,但非常多選擇,而且是完全免費,所以我現在很積極地在圖書館借閱書籍,每星期最少到圖書館一次,如果你也想學習某方面的知識,非常推薦你到圖書館借閱,這是打好知識基礎的好方法,打好基礎後再考慮購買新書學習最新知識也不遲。
在網上找資料是非常方便,經常遇到問題也可以在網上找到解決方法,但壞處是資料太過零散,如果是要打好知識基礎,推薦看書或到提供課程的網站上學習,因為別人已經將內容整理好,令學習過程更加順暢。
成立目的
成立 DVMSP 的主要目的是分享創業和行銷經驗,以及迫自己學習最新和各方面不同的知識,希望可以透過 DVMSP 令更多人達成創業目的,並通過認識最新的行銷方法,成功令公司獲利。